时间:2021-06-12 00:17 作者:王梦兰 浏览量:1740
“买卖人工繁殖的鹦鹉不构成犯罪”,兼顾法理和现实
观察者
在“江西鹦鹉案”中,再审法院做出了符合公众理解的判决。
三年后,江西鹦鹉案终于落幕。2018年4月4480青苹果电影院底,邱从江西南昌某花鸟商店购买8只鹦鹉、4只八哥,被判“非法买卖濒危野生动物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经过一审、二审和二审,案件持续了三年多。最后,邱犯非法买卖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4480青苹果电影院六个月,缓刑两年。
说起来,“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的处罚结果早在2019年9月11日二审判决时就出现了。然而,尽管这一判决似乎有点“浪的声音不变”,但其隐含的法律和社会意义不容低估。
从法律角度看,本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法院不承认购买鹦鹉为犯罪。
从刑法原理来说,法律惩罚的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同种野生动物相比,商业交易中人工驯养繁殖的动物对物种生存的危害大大降低,其生态保护价值低于野生动物。
看着案件中涉及的8只费希尔夫妇鹦鹉,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它们来自非野生种源。它们在河南等地区经过多年的驯化、繁育和商业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规模化,数量增多,形成大产业链。把它和野生动物比较,轻易承担责任,显然是不公平的。
事实4480青苹果电影院上,在相关的《答复函》中,最高法也认为“这些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的获取、运输和销售,对社会实际上是无害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拿起点球“大棒”去打。因此,这一判决更深刻的影响是,意味着司法系统在定罪量刑上,在区分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动物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这也值得其他法院借鉴,以避免“伤害无辜”的不合理认定。
此外,虽然购买八只鹦鹉并未被认定违法,但邱收购和出售四只八哥仍在法律严惩范围之内。目前地方法院的量刑也体现了一码归一码的法治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立法和司法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要加强生态保护,但也要避免走得太远,打得范4480青苹果电影院围太大,“伤害池中的鱼”。在“江西鹦鹉案”中,法院再审改判兼顾法理和现实,做出了符合公众理解的判决。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邱的量刑虽然没有改变,但这是我国首例宣告人工繁殖鹦鹉购销无罪的判决,对于保护国家人工繁殖鹦鹉产业,乃至促进人工繁4480青苹果电影院殖野生动物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然,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司法解释,有条件地解除围绕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罪的不合理的“高压电网”,以避免“江西鹦鹉案”重现。
刘玉婷(法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