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9 13:39 作者:姬苏 浏览量:1167
划定行为红线 共享“黑名单”
直播带货戴上法治“金箍”
我们的记者赵晨曦
随着网上购物的日益普及,许多人不再满足于刷图片和阅读介绍,所以他们从电子商务平台下订单。而是需要一些人给予“专业”的推荐和解释,使得直播带来越来越多的热货。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网络直播用户数量达到6.17亿,其中,电商网络直播用户数量为3.88亿,比2020年3月增加1.23亿,占网民总数的39.2%,在各类网络直播用户中排名第一。
但是,在一些人通过直播带货赚大钱的同时,很多商家和主播利用直播平台内容审查和监督管理的漏洞进行虚假宣传,销如何看小黄片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安部、商务部、文化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5月25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记者《法治日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并不比法网大,《办法》的推出将为直播行业打上法治的“金箍”,有效整顿行业乱象。
直播带货“第一大法”
在中国电商智库电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中,“活交货风险”是“2019-2020年十大电商法律风险”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七部门联合发布《办法》之前,相关部门集中发布了一批与2020年网络直播相关的规范。
2020年6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起草并制定了《现场购物行业集团标准《直播购物经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现场购物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商品质量要求、经营者管理、直播人员等。这个标准是现场购如何看小黄片物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中国广告协会于2020年6月24日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适用于商家、主播等参与者在电商平台、内容平台、社交平台等网络平台上以直播形式向用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本规范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专门规范。
2020年6月30日,浙江省电商促进会发布了《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和评价规范》,这是国内首个针对直播电商从业人员的标准。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规范,但在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春宝看来,这些规范比较零散,效力水平较低。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或审理相关投诉或案件时,只能依靠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等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因此,迫切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高水平的监管来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的各种乱象。
杨春宝认为,《办法》的颁布无疑弥补了这个问题,对该行业主要从业人员各自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做出了详细规定,是目前规范网络直播营销的“第一部法律”。
明确从业者年龄限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接触到网络直播。除了做看客,还有人透露,一些未成年人被包装成商品主播,用“不成熟”的字眼推销产品。
《办法》将从事直播营销活动的如何看小黄片直播发布者细分为直播运营商和直播营销人员,并设定明确的年龄限制,要求自然人年满16周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申请成为直播市场经营者或者直播机房经营者,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刘俊海指出,未成年人“并没有深入世界”,作为带货的主播,他们很容易被一些商家和营销团队所利用
2020年5月,拥有1800多万粉丝的网络主播刘在直播中表示,他卖出的纸巾有1800克。消费者购买后发现收到的纸巾只有500克,存在严重的产品错误。
2020年11月,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直播主播辛巴在一次直播中,将燕窝含量只有0.014%的调味饮料虚假宣传为燕窝含量极高的商品。
不仅如此,一些打算推广的业务经常被网络主播和他们的团队“例行公事”。
目前主播的主要收入模式分为纯坑费、纯佣金或佣金加坑费三种模式。其中“提成”是指主播按直播销售分成。销量越高,分的越多;坑费是主播介绍宣传商品的固定出场费。
为了获得高收入,在直播室作弊并不少见。主播坑费的火爆可以造假,粉丝、观众、喜欢、互动也可以低价批量购买。有的主播甚至会先雇一个计费团队进货,然后陆续退货。据一些商家介绍,现场带货花了15万,但最终退货率高达90%,货物全部被压在手中。
针对各种乱象,《办法》明确规定直播运营商和直播营销人员从事
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同时还为从业者划定了不得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欺骗、误导用户;禁止营销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禁止虚构或者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等8条红线。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直播翻车,受损失最大的莫过于消费者,中消协曾多次指出,直播带货领域,消费者维权难。
在刘俊海看来,违法者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收益,而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于维权收益,是造成直播带货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
为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跳转到其他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争议时,相关直播营销平台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和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消费者提出的合法合理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如何看小黄片任朱巍认为,《办法》的规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直播带货领域的延伸,特别是要求平台提供必要的维权证据,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支持。
纵观以往案例,直播带货出现问题,消费者权益受损,主播遭受质疑,但直播平台却往往“侥幸脱逃”。此次《办法》着重压实了直播平台的责任,要求直播平台应当建立健全账号及直播营销功能注册注销、信息安全管理、营销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机制。
针对粉丝数量多、交易金额大的直播间,《办法》进一步强化了监管力度,要求平台采取专人实时巡查、延长直播内容保存时间等防范措施。同时,要求平台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阻断直播、关闭账号、列入“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处置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指出,直播具有即时性,当前更多是通过事后举报、投诉来解决,《办法》规定的实时巡查等举措有助于强化事前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问题,《办法》提出,七部门建立健全线索移交、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网络直播营销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营销市场主体名单实施信息共享,依法开展联合惩戒。
在迎来最强监管的同时,赵占领也希望带货主播们能提高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主播为自己经营的产品宣传,其角色是产品销售者,若宣传内容虚假,则涉嫌构成欺诈罪;如果为商家做如何看小黄片宣传,其角色是广告经营者及广告发布者,需要对作为广告主的商家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尽到审查义务,否则将涉嫌违反广告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