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9 13:43 作者:张邦基 浏览量:644
小学生会做108道菜。这个班的孩子都是“灶神”
在你看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长什么样?周末忙着上兴趣班还是在家无聊?金华湖海棠小学六年级九班,小朋友都是厨师。不像其他同龄的孩子,这个班的孩子一有空就爱在厨房里钻。从2015年9月开始,这些孩子已经学会了108道菜。
在这个小假期里,孩子们给父母做了一个烹饪表演,并自己做了报告。这种“技能”得益于他们从一年级开始的家庭作业。
厨房第一体验
煎鸡蛋就像打仗
时至今日,左如意的母亲回忆着女儿第一次进厨房的情景,却忍不住笑了:“煎蛋在哪里,就像打架一样,把厨房弄得一塌糊涂。”
2015年9月,呼海塘小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胡雅贞作为班主任,给大一新生布置了第一份作业:坚持每天喂父母。
在我省第三位“最美老师”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种状态:人品比学习重要,习惯比成绩重要。
经过一年的锻炼,九年级的孩子们学会了擦桌子、倒垃圾、叠被子、洗菜、切菜等基本劳动技能。从二年级开始,孩子们就参加了“小鱼为师”的特色课程,从此走上了“学艺术”的道路。
“玩鸡蛋”是孩子们每个周末都必须做的作业。从最简单的煮蛋、蒸蛋、蛋炒饭、西红柿炒蛋等。孩子们围绕“鸡蛋”这一主料做了一系列的菜肴、面条和甜点。
“一开始是煎蛋失败。鸡蛋的外圈被烧焦了。锅没加热,油嗯啊就放出来了。我和父亲指导了整个过程。”郑嘉俊嗯啊的母亲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儿子对烹饪的热情超乎想象。“有时候我不做作业。回家,我就进厨嗯啊房做饭。”“有时候我在厨房嗯啊学习,玩得很开心。”何冉珍的妈妈说。
主厨楚成利
一人一桌没问题
在这次演示中,孩子们制定了一份主菜单,其中包括8道冷菜、10种蔬菜、6种肉类菜肴、6种汤和水果拼盘,这些都是在2个小时内完成的。
在比赛现场,李指挥同组的朋友,用刀在鸡翅上熟练处理。班上的“学霸”王晨宇也很自信,他用一个小圆勺小心翼翼地把西瓜挖出来放在桌子上。除了西瓜,王晨宇告诉记者,他通常喜欢在家制作火龙果、橙子和哈密瓜。
在活动现场,三个小女孩组成的糕点小组也很受欢迎。得知比赛即将举行,已经转学的迟宇新、高玉琪、郑毅等立即赶回金华。为了学好糕点,郑毅还特意咨询了妈妈餐厅的糕点师傅。红糖馒头,花卷,彩色馒头,造型馒头……在三个女生手里,面团出奇的听话。
从三年级开始,9班的孩子们开始了高级烹饪技能的旅程。在反复的尝试中,无论是洗菜、切菜还是点锅,无论是大火煸炒还是小火炖煮,孩子们都很熟悉。
唐郝颖说,面对自己掌握的技能,他有一种成就感。叶宇锡也说,他现在学了厨艺后觉得很自豪。“我在做饭的过程中很开心。听到父母的赞美,我很骄傲。”陈俊宇说。
劳动教育
培养责任感
看似简单的做饭,9班的孩子坚持了整个小学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长大了。有些父母起初对孩子的烹饪持怀疑态度。
“我们是北方人。听完黑米的作业,我们很尴尬。因为我们不知道黑米是什么,只能一边在网上找资料一边呼救。”母亲何冉珍回忆女儿做饭的时候,很动情。“这几年和她一起长大,看着她一点点成熟,越来越强大。”
让唐亦奇妈妈感动的是孩子们在学习做饭的过程中学会的感恩。“有一次我不舒服,她跟我说你多休息,我来做家务。当时心里真的很温暖,觉得孩子长大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对父母感恩是9班所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在胡雅贞老师看来,爱劳动的孩子也是爱生活的孩子。胡亚贞认为,从精神层面来说,烹饪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在生活能力上,烹饪无疑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学会了以后独立嗯啊走向社会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看,烹饪过程中加强了亲子互动,是对家庭教育的有益探索。
本报记者王展通讯员吴昊